找到相关内容175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海觉法师: “人间佛教”与21世纪教育融合的意义

   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,其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降生前所居住;其三如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“心净则国土净"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“若悟无生,见西方只在刹那的唯心净土; 其四,...

    海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657027.html
  • 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

    生灭!何期自性本无动摇!何期自性能生万!"祖知师得髓,遂付以教正为第六代祖,并传衣钵为信。付法偈云:"有情来下种,因地果还生。无情亦无种,无性亦无生。"  师得法,星夜南归。祖渡江送之,又以"...和尚慈悲,直指。"师曰:"吾所说法不离自性。离性而谈,只名相说,自性常迷。若悟自性,不立菩提涅槃,亦不立解脱知见,无一可得,方能建立万,无滞无碍,应用随作,应语随答,靡不自在。"诚复问:"如何是...

    达庵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458696.html
  • 禅宗禅净合一思想略论

    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?若悟无生,见西方只在刹那,不悟教大乘,念佛往生路远,如何得达?   慧能认为,人的根器有利钝之分,所以也有八万四千,佛是因病予药,西方极乐世界是佛陀为比较愚钝之人而...:  “识心,方生唯心净土;着境,只堕所缘境中”;“心净故,即佛土净”;“唯心念佛,以唯心观,遍该万。既了境唯心,了心即佛,故随所念,无非佛矣。”   显然,净土唯心。诸佛国土就是自心,只要清净自...

    樊旭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0858903.html
  • 唐密简要

    民族性影响,一方面也受禅宗顿悟法门的影响。进修历程严密,接机之,亦有更生。除沿袭印度三乘进入一乘蹊径外,更有一乘,这更显唐密的特色了。 ...”者,必以见性为前提,若未见性而修密者,则为“旁机”,因三密未能发挥妙用,必以大精进心行之,以促成般若而符“正机”要求,是以依宗趣,唐密进修历程分为四级:  (1)行者虽能入静,未破分别我二执,只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0162231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研究略见

    离法相,自由自在,纵横尽  得,有何可立?自性自悟,顿悟修,亦无渐次,所  以不立一切,诸法寂灭,有何次第?”(渐品)   “万尽在自心,何不从自心中,见真如本性  !”,(般若品)  “我... “若悟无生,见西方只在刹那。”(疑问品)  331页  (乙) 见性成佛  六祖之禅宗唯一的指标,即是“唯论见性”,不论其他  枝节,所谓“直指人心”是也。  “用自真如性,以智慧观照,于一切...

    高永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163970.html
  • 真禅法师的当代人间净土思想

    四行”禅法,主要是在佛法的启示和指导下,去掉真如本性所蒙受的“客尘”,达到从认识上荡尽一切差别之相,使之“舍伪归真”,进入寂然清净的境界。这就是达摩禅法的修性养生之。  禅法到了慧能,成为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,直指心性的。什么是坐禅呢?慧能说“此法门中,无障无碍,外于一切善恶境界,心念不起名为坐;内见自性不动,名为禅”。什么是禅定呢?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”。什么是一行三昧呢?...

    常大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265291.html
  • 六祖慧能与禅宗的精英化道路

    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若百物不思,当令念绝,即是缚,即名边见。悟无念法者,见诸佛境界。悟无念法者,至佛位地。”这是慧能对无念的解释。简单的说,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,也能够修行。...,念佛往生难到。除十恶即行十万,无八邪即过八千,但行直心,到如弹指。使君,但行十善,何须更愿往生?不断十恶之心,何佛即来迎请?若悟无生,见西方只在刹那:不悟教大乘,念佛往生路远,如何得达?”在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1765638.html
  • 生命的三重境界——兼论儒、佛二家的“意义”追求

    禅宗六祖慧能所说:“佛是自性作,莫向身外求。自性迷,佛即是众生;自性悟,众生即是佛。”又说:“迷人念佛生彼,悟者自净其心。所以佛言:随其心净即佛土净。……若悟无生,见西方只在刹那;不悟教大乘,...、“功能序运境”、“感觉互摄境”、“观照凌虚境”、“道德实践境”、“归向一神境”、“我二空境”、“天德流行境”等九境作极其细密的境界区分。其中,“我二空境”已将佛教收摄过来,但以“天德流行”为至极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167754.html
  • 略论宋以后之念佛禅

    重于自性清净,一不生。慧能说得非常明白:“迷人念佛生彼,悟者自净其心”。又说“但行十善,何须更愿往生”。“若悟无生,见西方只在刹那,不悟教大乘,念佛往生路遥。”〈23〉因此,对于后世禅者而言,...经论中的各类可能有形化、实体化和外在化的作不同,延寿所启发的禅净关系格局,恰恰是要把净土经论的观念融会到禅宗的心法当中,因而更加具有折中主义的色彩。〈4〉这里我并不想就宋以后禅净关系论作细密的历史...

    龚隽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0769789.html
  • 试论“渐修顿悟”与“格物贯通”的异同

    刹那间的豁然开朗。《坛经》中说:“若悟无生,间西方只在刹那。不悟教大乘,念佛往生路遥。”⑧ 惠能所说的顿悟,是指人们当下一念心悟得无生之理,而“念佛”等次第修行是做不到这一点的。   与佛教重“...通过分析“格物贯通”和“渐修顿悟”的异同,可以发现,尽管二者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相通之处,但在讨论的重点、渐的关系、是否包含理性认识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。程颐主要是在西晋杜预的“涣然冰释,怡然理顺”的...

    刘 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5370318.html